《孟子》二章学案设计(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7-12-18 手机版


 21 《孟子》二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正确翻译文言文。

4、明白“大丈夫”的含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高尚的情操及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文章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4课时

富贵不能淫

第一课时 2017-12-7 星期四

一、引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 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作家作品

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 主张“仁政”、“王道”。 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

 最早提出 “民贵君轻”的主张

 《孟子 》 现 存七篇,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 孟子的有关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文言词语

 岂:            。

 诚:            。

 惧:            。

 安居:                       。

 熄:                       。

 是:                       。

 焉:                       。

 子:                       。

 未学:                        。

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意义,不译。

 丈夫之冠: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冠:                       。

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命:                       。

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 嫁:                       。

 往:                       。

 戒:                       。

 女(rǔ):                       。

 女家:                       。

 必敬必戒;必:           。敬:             。戒:                。

 违:                       。

 夫子:                       。

 以:                       。

 顺:                       。

 为:                       。

 正:                       。

 道:                       。

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             。第二个“居”:               。

 广居:最宽广的住宅,这里比喻“             ”。

 立:站立。

 正位:最正确的位置,这里比喻“            ”。

 大道:光明的大道,这里比喻“            ” 。

 得:                        。

 志:                       。

 由:                       。

 独行其道:                       。

 淫:                       。使动用法。

 移:                        。使动用法。

 屈:                       。使动用 法。

四、翻译课文

1、翻译

第一遍翻译:                                                                    

第二遍翻译:第一遍翻译:                                                                    

四、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先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解释,再逐字逐词正确翻译。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课文。

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战火就熄灭,天下就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可以成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 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21 《孟子》二章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正确翻译文言文。

4、明白“大丈夫”的含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高尚的情操及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孟子的说理技巧。

课时安排:4课时

富贵不能淫

第二课时 2017-12-8 星期五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孟子的说理技巧 。

1、第一步:反驳景春的观点。

(1)孟子反驳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时,提到了“妾妇之道”,这 种说理方法叫           。

公孙衍和张仪就像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没有独立人格,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只是在迎合君王的 喜好,这样的人怎么称得上大丈夫呢?

(2)孟子对于公孙衍和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持什么态度?

2、第二步:提出自己的观点。

孟子对“大丈夫”展开了论述,论述了称的上“大丈夫”的人具备的条件有三个。

第一个条件:拥有“       、       、       ” 。

第二个条件:要有“                                ”和“                                   ”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第三个条件:做到“                                                         ”。

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                                                         。

贫贱  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三、默写课文并互相检查。

四、课堂总结

“大丈夫”就我们现 在而言,可以翻译成顶天立地 的人。现在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不是说大丈夫就只要求男生。虽然我们都性格不同,但正确的事,也就是“大道” 是一样的。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论 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正确的事,起到引领别人的作用。不要浮躁,做人要这样做,要时刻提醒自己。

五、布置作业

1 、练习册。

2、背诵默写。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