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试题预览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红旗取代了蓝旗。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将高高飘扬在香港上空。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有删改)
材料二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程龙
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近日访港,相关活动门票一经发售,几小时内几近售罄,体现的是香港民众对内地奥运健儿的喜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关注。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前不久,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开幕式上,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孩子们,手持鲜艳的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用普通话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引来阵阵掌声。童声悦耳动听、感染人心,激荡着爱国之情。
大国建造,让香江更璀璨。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和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到改善民生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再到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以来,祖国内地悉心支持香港建设发展,有关香港的重大民生工程,都离不开内地建造者的参与。一位建设者说:“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内地与香港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最近一段时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月壤入港”活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天地对话”现场,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大国航天”成为网络热词;短短6天的大国建造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市民、200多个团体参观……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
日前,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香港上映,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好的国民教育课!”主旋律电影在香港受到广泛好评,反映的是香港观众“身为中国人的骄做”。香港同胞素来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爱港是主流民意。近期,从《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刊宪生效,到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从学校课程增加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到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多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爱国爱港,繁荣发展,在点滴行动中化作了具体的政策,于落地落实中收获实效。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上,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指引下,香港各界爱国力量广泛凝聚,爱国正气持续上扬,为香港重塑新优势、书写新传奇提供重要保障。
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擦亮爱国底色,激发爱国热情,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来奔跑,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与材料二都属于消息,简明扼要地将香港回归祖国的具体场景及回归后的香港繁荣昌盛的状况报道了出来。
B. 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这说明彭定康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C. 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D. 材料二写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浸会大学附校用普通话演唱歌曲,充分展现出香港民众的爱国之情。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B. 材料一认为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材料二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一系列发展状况,新闻语言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D. 材料二末段与题目相照应,在肯定香港同胞爱国深情的同时,号召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前》,唱出了香港市民历经风雨见彩虹、携手同心向前进的共同心声。
B.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深圳和香港青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按照中国版图的轮廓种下1997棵土沉香树以志纪念。
C. 建筑设计师严迅奇说:“我认为香港最大的魅力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的体态、密集和便利性。”
D. 一法安香江,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空。
4. 这两则材料都是新闻报道,但它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意义。
【答案】1. D    2. C    3. D    
4. ①材料一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客观记叙了末代港督离开总督府,英国国旗降下,“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的情况,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视角表现英国经历这一历史时刻的感受,并在报道中特意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②材料二主要采用了议论,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于香港回归20多年后,议论回归后的香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更加繁荣璀璨的道理,直接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5. ①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②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
③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与材料二都属于消息”错误,《别了,不列颠尼亚》属于消息,材料二属于通讯。
B.“彭定康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错误,于文无据。材料没有提到“彭定康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且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彭定康的命和职责也就结束,不可能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C.“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 作用正在缩小”错误,文中说的是“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新闻语言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错误,“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带有抒情色彩。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重在强调香港在祖国的带领下正繁荣发展,ABC均未涉及发展。
D.“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空”属于香港繁荣发展的内容,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
①材料一“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客观记叙了末代港督离开总督府,英国国旗降下,“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的情况,“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视角表现英国经历这一历史时刻的感受,“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在报道中特意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
②材料二“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主要采用了议论,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于香港回归20多年后,议论回归后的香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更加繁荣璀璨的道理,直接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出见解 能力。
结合“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知,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内容就有对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是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尊重与认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地追踪
曲波
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不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太空被雪混成了一体。
一铺关东山式的四合大炕上,坐着小分队的全体队员。东间里,少剑波独自一个人,在一块不很大的地上来回踱着。他的思索愈来愈激烈,好像今天的大风雪,非逼着他马上作出什么决定不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忽而迟疑,忽而急躁,忽而又是兴奋。这些表情在交替翻腾,反映着他内心的思绪。
从对许大马棒匪伙的审讯中,本来已经确定了第二步的前进方向和打击的目标,但几天来初冬的小雪,却刁难了少剑波素来的神速果断。它每天拂晓总是下一阵,下到地上又不融化,它成了未来雪原的奠基层,这是东北雪的一大特色。
由于这样,小分队的任何行动,将会在地上留下脚印,那时小分队就不是一支神不知鬼不觉的飞箭,而会成为一队有形有踪的猎人。这样来对付数倍于我的狡猾残忍的匪徒,是一种极大的不利。
“雪!成了敌人的义务‘情报员’,又成了暴露小分队秘密的‘奸细’。”几天来少剑波的内心在对这种情况发怒,行动一直未决。寻找和抓住行动的机会,成为少剑波十数天来思考的中心。今天的大雪来临,是少剑波决定问题的时刻了。
“警卫员!”少剑波以一副坚韧自信的神气喊道。
“有!”高波从西间跑过来,站在门框旁静等首长的命令。
少剑波没言语,他那果断的神气,顿时迟疑下来。他谨慎地从衣兜里再次掏出那封信,看了又看,然后坐在炕沿上,拐肘支着小炕桌,瞅着信上的每一句每一字,在细细地琢磨。高波看到首长又在考虑,便轻轻地退回西间。
身旁的火盆,吐着蓝色的火焰,少剑波点着头,瞅着信,默默地念着:“……你是青年,我们所担心的主要是你的急躁和轻率。因此应特别告诫你,侦察要准,判断要稳,打击要狠。当你还没有确实把握之前,切忌盲动。千万不要忘了,你的小分队任何一点气味也不要被敌人嗅到。雪地在这方面给了你困难,同样反过来也给了极大的便利,问题是你如何善于利用它。”
少剑波觉得眼睛一阵明亮,全身兴奋地跳下炕来,自语地说:“首长英明,远隔千里,一句话解决了我的难题。”他把桌子一推,以最坚定的语气喊道:“高波!白茹!”
“有!”
“都过来!”
高波、白茹一齐来到东间。
“你们要知道,”少剑波满面欢笑没头没脑地说,“关键问题在于咱们如何利用它,对吗?……现在不是给咱们戴奖章的时候,那样咱们会昏迷,现在应是批评再批评,你们说对不对?”
高波、白茹被少剑波没头没脑的几句话,说得也不知怎样答对,只是瞪着奇疑的四只眼睛抿嘴笑了笑。少剑波再看了一下门外的大风雪,头一点,用特别兴奋的声调命令道:“好时机,命令各小队,马上准备出发。”
“是,”高波复诵道,“命令各小队,马上准备出发。”说着行了军礼,跑出去。
各小队接到命令,急速整装。战士们都显出一种疑问的神情,“为什么这样大的风雪要出发呀?”
少剑波再次细细地校对了一下地图上所标的红线,再次测了测指北针的方向度,当他自信不会有任何误差时,然后他坚决果断地自语道:“决定了!”一面紧张地整装。当他把一切装备佩带好,便向屯东走去。四合大炕的屋子里,战士们在精神紧张地等待着。
“立正!”当少剑波走进来,杨子荣一声口令,战士们向首长行注目礼。少剑波还了礼,轻道一声“稍息”,便立在四合大炕的地中央。战士们在炕上,窗台上,炕沿上,地上,站着,坐着,或单腿跪着,蹲着,静等着少剑波讲什么。
“同志们,”少剑波的神情突然特别焕发,“时机到了!现在我们立即出发,到敌人看不到我们而我们却能找着敌人的地方去,再给他来个比奶头山更干净的歼灭战。”
战士们一阵兴奋的微笑。“越快越好!”
少剑波微笑着看了看窗外的大风雪,战士们的视线也被拉到窗外。
“大雪!”少剑波道,“本来是我们行军中的敌人,但今天它却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力量。依靠它可以发现敌人的踪迹,依靠它又可以隐蔽咱们自己的踪影,这就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便利于我们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战士们怀疑的神情消散了,顿时精神焕发。
少剑波又幽默逗趣地道:“当然啦!有一利,必有一弊,交这样一个生疏的朋友,就必得有点花费。咱们也别小气,花费就花费点吧!咱这位朋友不要别的,就是要咱们的力气和意志。”
战士们的笑声中,少剑波坚毅地抖动了一下肩膀。
“咱这朋友,”少剑波继续道,“又滑又刁,生性好陷人,好绊脚,又有点欺软敬硬。只要你有硬骨头,给它力气,它就会佩服你是好汉,它就会尊敬你。谁要是装孬种,它就越抽谁的后腿。”大家被剑波这番有趣的比喻,逗的大笑起来。
“我们今天的行军中,要摸摸我们这位新朋友的脾气,从而想办法驾驭它,利用它多给我们些帮助。这就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创造雪地行军战斗的经验。现在我命令,出发!”
战士们在旺盛刚毅的气氛中,冒着纷纷正盛的落雪迈入滔天倾地的大雪原。小分队的影子,在弥漫无边的林海雪原里,像几十颗黑点,蠕蠕前进。
(节选自《林海雪原》,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对大雪纷飞环境的描写,为下文写少剑波内心的焦虑以及他后来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B. 少剑波再次阅读首长给他的信,从中获得了启发,让他想到雪地虽然造成了困难,但只要善于利用,就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C. 少剑波用坚韧自信的神气喊警卫员进来,但又迟疑不语,表明此时他的思考还没有完全成熟,反映出他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
D. 能将大雪这种行军敌人转变为朋友,反映出少剑波及小分队战士们的勇敢与智慧,体现出他们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 关于文中结尾部分少剑波谈论大雪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剑波说大雪可以变成了朋友、力量,这与上文写他反复看首长的信的情节相照应。
B. 少剑波幽默、智慧的讲话打消了战士们心中对恶劣天气的畏惧,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
C. 少剑波的分析具有指导性意义,为小说后文写战士们巧妙利用大雪消灭土匪做了铺垫。
D. 少剑波此时的自信、智慧,与上文他犹豫不决形成反差,这样的人物描写更显真实。
8. 试分析小说情节设置的技巧。
9. 《林海雪原》这篇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B    
8. ①设置悬念,围绕如何把雪这个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这一难题叙述故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通过一封信让故事实现突转,情节曲折生动。
③主要以少剑波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展开情节,用其他队员的情绪变化衬托出少剑波的睿智,从而塑造出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
④前后呼应,开头结尾都写到漫天大雪。    
9. ①小说开头、结尾都以精妙生动的笔触创造性地描摹了东北大雪的场景,造就了作品浪漫主义基调,有力地烘托了作品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也间接表现了战士们身上的英雄主义精神。
②对指挥员少剑波神态、动作、语言等带有夸张和煽情的描写,带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英雄主义色彩。
③少剑波反复阅读首长给他的一封信,然后突然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故事情节带有艺术夸张色彩,也体现出小说浪漫主义的基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反映出他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错误,少剑波坚韧自信的叫来警卫员,又迟疑,是因为想到信里首长担心他急躁和轻率,体现出他的小心谨慎。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B.“打消了战士们心中对恶劣天气的畏惧”错误,文中并没有表现出战士们畏惧恶劣天气,“畏惧”无中生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情节设置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文章一开头描写“少剑波独自一个人,在一块不很大的地上来回踱着。他的思索愈来愈激烈,好像今天的大风雪,非逼着他马上作出什么决定不可”,设置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到底在思考什么,下什么决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表明因为下雪,小分队无法完成剿匪,陷入两难境地,少剑波再次阅读首长给他的信,从中获得了启发,情节因首长的信而突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少剑波,全篇都是围绕他的心理变化展开的,如“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忽而迟疑,忽而急躁,忽而又是兴奋”,又以他的语言推动情节发展,而其他战士的反映更好地衬托出少剑波的英雄形象。
开头“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结尾“ 纷纷正盛的落雪”“弥漫无边的林海雪原”都写到漫天大雪,前后呼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从环境角度来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漫天飞雪的自然环境,营造了浪漫氛围,“战士们在旺盛刚毅的气氛中,冒着纷纷正盛的落雪迈入滔天倾地的大雪原”,衬托出战士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从人物角度来说,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少剑波这一代表性人物,如文中少剑波为激战士们将大雪比作新朋友,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浪漫色彩。
从情节角度来说,在面对大雪造成的困境时,少剑波通过反复阅读首长的信,突然就找到了解决办法,这样的情节有很大的艺术成分,体现出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 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彼A犹为己也B然即C国都D不相攻E伐F人家G不相乱H贼I此天下之害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指“伤害”,与《孟子•公孙丑上》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B. 易,指“替代”,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其安易持”的“易”意思不同。
C. 而,表转折,与《论语•八佾》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意思相同。
D. 知,指“知道”,与《礼记•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知”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认为,仁人的事业应追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利是从关爱他人、有益他人中产生的。
B. 墨子认为,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像治理自己的国家,就不会动用本国的力量,用来攻伐别人的国家。
C. 墨子认为,兼爱可以使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然而天下的士人对兼爱加以非议。
D. 孟子以尧舜为例,指出智者与仁者的区别在于智者更急于解决当前事务,而仁者更急于亲近贤才。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十二章》)
14. 墨子和孟子都主张“爱人”,各自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FI    
11. C    12. D    
13. (1)强大者胁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尊贵者傲视卑贱者,这就是天下的祸害。(2)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践行仁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14. ①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爱无亲疏厚薄的差别;②孟子主张“仁爱”,认为爱有亲疏厚薄的差别。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墨子和孟子的观点对比,探讨了古代中国哲学家对“爱人”的理解及其实践路径。墨子强调“兼爱”,即不分亲疏,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以减少天下的纷争,并实现平等的普遍关爱。孟子则主张“仁爱”应具层次性,强调亲情与仁德的关系,逐步扩大关爱范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关爱方式的普及性与顺序性,对后世的社会伦理和治国理政产生深远影响。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国家、城邑不相互攻伐,个人、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这是天下之害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湿封市龙亭区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